查看原文
其他

学处|释尊降魔而成道,究竟什么是“魔”呢?

灵隐寺 2024-03-19



本师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成道之前,先是降服了前来侵扰的魔军(具体情形参见今日第四篇推文),于是八相成道之中也就有了降魔一项。我们平日的话语里,也常听到魔之一字,如“邪魔外道”、“走火入魔”、“斩妖除魔”、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”等,仿佛魔就是青面獠牙的穷凶极恶之徒。那么在佛教里,魔究竟是什么含义,又有几种魔呢?


中文里本来没有“魔”这个字,在翻译梵语魔罗时最早用的“磨”。直至梁武帝时,他把“磨”字下面的石改为鬼字,令人望字生畏,遂成“魔”字。而事实上,魔的长相并不如此字外形那么可怕,他们非但不丑恶粗陋,往往还有殊胜的色相。我们所常说的魔王,魔子、魔民、魔眷属,他们其实都是天人,具妙色身,只是知见存在问题。而我们一般人想到的妖魔鬼怪并非天魔。真正的天魔是长得很俊美姣好的,然而也由于他们外貌美好,这才屡正可怕,因为让人无法望而怖畏,知所趋避。



梵语魔罗主要有四种意义:


  • 一、夺命:能夺他人慧命,让人无法通过修行具足智慧,因而长劫沉沦生死流转。


  • 二、障碍:阻障他人所欲从事的善法、善事。此处的善法或善事通常是指精进用功以悟道、解脱。多障众生如果想要修行,魔便会来加以阻挠。以静坐习禅来说,当行者有种种善境界出现时,魔便会来障碍,用尽一切内外因缘,使人心神不宁,以致无法继续坐下去;或让你对自己的目标起怀疑:我为什么要打坐?盘腿这么痛,何苦来哉?甚至于更进一步令你对打坐起恐惧感、乃至起毁谤之心。


  • 三、恼乱:可分恼乱身、与恼乱心两方面。


在恼乱心的方面来说,修行时心里常会起烦恼,通常是莫名其妙地冒出烦恼来,或者本来只是一丁点小事,却突然不可理喻地勃然大怒起来。事后连自己也觉得很莫名其妙,不知道为何会这样失态,这便是瞋魔作崇。或忽然没来由地悲伤流泪不止,不觉知的行者还以为是对佛经或佛法的感动,这其实是悲魔作祟;或有时魔能令人忽然大喜不能自己,因而平静不下来,乃至令修行停摆,此亦喜魔所作;乃至于令人见种种恶形、听到种种恶声,而令其修行中止。


至于身方面的恼乱,例如魔力使然,令勇猛精进的行人无缘无故忽然生病、受伤、受灾、受难、或遭种种意料不到的意外,从而令他无法修行,凡此皆是魔事。


  • 四、破坏善根:魔能破坏修行者的五善根(信、进、念、定、慧)菩提心,令他不能继续修行。


此外,魔还有留难之义:在修行的时候,魔会化现种种障碍,令人修行不得进展,故称留难。



以上所讲的是魔的定义及种种魔事的行相,那么魔究竟有哪些类别呢?


龙树菩萨在《大智度论》中曾说到:“魔有四种:一者烦恼魔,二者阴魔,三者死魔,四者他化自在天子魔。”下面具体介绍:


  • 一、烦恼魔:能令修行之人于自心中生起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邪见等等烦恼,导致无法修行,此种魔事称为烦恼魔。


  • 二、阴魔:从身心五蕴突然而起的种种剧烈现象,如急剧的冷、热、寒、温,乃至于起种种生理上的苦恼,如饥、渴、痛、痒,甚至失眠或睡不安稳等等,这些现象能令人错愕、惊惶、恐惧、散乱,乃至废修道业,所以称为五蕴魔。


  • 三、死魔:死魔是真正可以令人命断,而不是单指断慧命的抽象意义。人若死亡,就不可能再继续修行,以此意义而言,死魔在断人之身命的同时,也是在阻断人的慧命。


  • 四、天魔:欲界有四天王天、忉利天、夜魔天、兜率陀天、化乐天、他化自在天,共计六天。最上面一层他化自在天为欲界之第六天,在此第六天之上有个魔天,其天主名为波旬,是欲界的魔王,他的眷属称为魔眷属,或是魔子、魔女、魔民。这些魔子、魔民在魔王波旬的领导下,到处破坏、扰乱世人修行,所以称之为魔。


更进一步地,龙树菩萨说:“除诸法实相,余残一切法,尽名为魔。”意思是除了诸法实相以外,其它的一切法都叫做魔。因为唯有诸法实相能令人真正证大菩提,除此以外皆与邪魔相应,令我们走错路、岔路、冤枉路,远离菩提正道。这是关于魔的定义中最严格、也是最究竟的一种说法,愿一切佛弟子皆善思之,以此为依。



以上都是就广义的魔来说,狭义之魔往往特指天魔,其中也包括一些鬼神之属:所谓小魔、魔民、魔子、魔孙、魔使、魔党。天魔有魔子、魔民,为魔王所使,以成就其魔事。鬼神若为魔所使,则亦成为魔之伴党。但此处的鬼神皆是指恶鬼神而言,因为恶鬼神才会破坏人修行,善鬼神则不然,反而护人修行。而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得以成道,必定四种魔事都已降服,若具体到佛在成道前以慈力降服的魔,则往往专指天魔。


综上所述,魔最重要的就是破坏,所以凡能破坏他人善事的,都叫做魔,或与魔相应、与魔心相应。因此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,魔就是障碍、恼害的意思。一件事情或一个人,只要障碍我们修道,令我们偏离正法,乃至背道而驰,这些都是魔事。因此,为佛弟子若能实时觉知,忏悔自己无始业障,住于正念,仍有可能止息魔事。


还有一点需要注意,所有这些障碍,往往是修行比较认真、精进的人,在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才有可能出现或感召来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如果我们能克服这些障碍,我们的道力便得到强化,障碍也不再是障碍,而是助道因缘。





线上随喜

盖闻欲种福田,无过斋供最胜;希登觉岸,莫如布施为先。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,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。苟能具严精洁,奉万德之慈尊,心起虔诚,延六和之上士,必定功无虚弃,德有攸归,多臻福慧于今时,早脱尘劳于异日!

长按左侧二维码,线上供佛斋僧,同植胜因!

原夫人畜攸分,贪生之心理一致;形骸虽异,本觉之佛性无殊。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,将他肉以养自身?屠门痛夜半之声,罪渊无底;浩劫感空前之苦,业海靡涯。深望改往以修来,断恶而行善,护生如己,普劝共种福田;爱物成仁,自卜同跻寿域!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,长按左侧二维码,随喜放生,广结善缘!


往期回顾




藏识

藏识|药师殿  楹柱联——灵山复现慈云
藏识|药师殿  楹柱联——更期精进共证菩提
藏识|杭州灵隐寺庚子年的第一碗腊八粥
藏识|杭州灵隐寺腊八粥秘方给你 在家也能做

☀巡觅

巡觅|三到飞来峰,千年造像
巡觅|灵隐四季 听禅问道
巡觅|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
巡觅|寻觅梦谢亭 果然在顶峰

☀学处学处|佛弟子的圣诞节——2021年诸佛菩萨圣诞日
学处|弥陀圣诞日 同学赞佛偈
学处|吃饭时的修行之法——智者大师《观心食法》导读
学处|既然苦行非道 释迦牟尼佛为何还要苦行六年

☀观照观照|知福,2020我所遇到的幸福
观照|惜福,2020我为惜福做的事
观照|培福,2021我发愿种福田
观照|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

开示

开示|虚云老和尚:佛所说法,只要人识得此心
开示|来果禅师起七开示:告生死假
开示|虚云老和尚:克七取证选佛场
开示|虚云老和尚解七开示:一句话头参到开悟为期

物语

物语|麦冬草——于阶石间安身 于柔弱中取胜
物语|南天竹——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
物语|银杏——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|红枫——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
☀常识常识|不可不读的佛经——《地藏经》
常识|十二天法相
常识|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常识|从八相成道看佛陀一生

☀素食素食|冬至冬食
素食|听说,素食有助于禅修
素食|小寒一餐抗抗寒
素食|冬养三九 食素三宝

☀分享分享摒弃杂念 顺心而为
分享|三个忘记分享|惜食 · 惜福
分享|共同的志愿

☀赏析赏析|杭州佛学院艺术院2017级毕业展
赏析|明末画僧陈贤《十六罗汉图册》
赏析|吴越国佛教艺术之美
赏析|犍陀罗石雕:悉达多太子苦行头像

☀历史历史|历史上杭州佛教的东渡弘法
历史|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历史|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:安世高与支娄迦谶
历史|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

☀阅读阅读|《格言联璧》⑳——洁己方能不失己
阅读|《格言联璧》㉑——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
阅读|《格言联璧》㉒——断恶修善 广积阴德
阅读|名家笔下的腊八粥

☀故事故事|“三车和尚”窥基法师的传说故事|为什么阿弥陀佛圣诞在农历冬月十七
故事|阿弥陀经法行感应
故事|重温释尊成道经过(上):伽耶山中的修行者

撰稿|妙声责编|海涛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